必需脂肪酸對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有哪些?
一般而言,奶牛日糧中的必需脂肪酸可為其提供能量,但其有意義的生理功能遠不止只是提供能量。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是歐米伽-3(OMEGA-3),又稱亞麻酸(Linolenic)和歐米伽-6(OMEGA-6),亦稱亞油酸(Linoleic)。奶牛不能靠自身合成來滿足體內對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的需要,應完全從日糧中攝取。現有實驗揭示必需脂肪酸對奶牛繁殖功能影響如下:
1. 促進體內生成甾體類繁殖激素,特別是孕酮。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可使外部發情征狀明顯、提高妊娠率、減少胚胎死亡和胎兒流產。
2. 促進體內生成前列腺素,從而保證奶牛周而復始正常發情和增加進入卵巢的血流量,后者又促使卵泡健康發育和成熟。
3. 促進干擾素-TAU合成,有利于母體妊娠識別順利建立,從而減少胚胎早期死亡。
4. 維護細胞壁完整。
5. 改進乳腺細胞功能,提高奶產量。
6. 提高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
7. 提高哺乳犢牛日增重和斷奶重。
日糧中氨基酸缺乏、維生素缺乏或礦物質缺乏所造成的后果非常明顯,也比較容易及時發現。但日糧中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后果則往往不易及時準確診斷,這緣于其它脂肪酸可發揮某種替代作用,使相關功能仍能勉強執行。比如,必需脂肪酸不足時,免疫系統功能依然繼續執行,但狀態并不理想。因此,真正的必需脂肪酸缺乏癥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予以識別,希望同道能夠牢記此點。高產奶牛或產后牛日糧太差均有可能導致必需脂肪酸相對缺乏,繼而出現的不發情和不易受胎也就容易理解了。那么,成母牛每日究竟需要多少必需脂肪酸呢?美方學者認為應該在120-200克之間,飼料原料中炒熟大豆、全棉籽和壓片玉米含有較高必需脂肪酸。“風吹草低見牛羊”,在嫩綠草原放牧也可提供充足必需脂肪酸,但對我國奶牛來說,已無此類天堂。除CPM奶牛營養配方軟件(系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馬里蘭大學和William H.Miner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研發),其它類似軟件并不運算日糧中的必需脂肪酸。有心讀者在使用CPM時會發現,盡管標準日糧可提供非常充足的必需脂肪酸,但這些必需脂肪酸在通過瘤胃時往往絕大部分因經歷脂肪水解過程而失去原有結構,最終以原形到達小腸并被吸收的僅有10%左右。因此,目前市售供奶牛專用的必需脂肪酸必須進行包被,以保護其通過瘤胃時不會發生脂肪水解。所以,對高產奶牛而言,如欲提高奶量和保證產后及時配種受孕,適當給予過瘤胃脂肪含有包被處理的必需脂肪酸是應該的。
礦物質因素對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有哪些?
奶牛需要的常量礦物質為鈣、磷、鈉、鎂、鉀、硫、氯等,以往認為其中磷的缺乏常致繁殖功能紊亂,但當前認為日糧中缺乏磷的現象并不多見。因此,至少在一般情況下,不必過度關注常量礦物質對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奶牛需要的微量元素有硒、鋅、銅、碘、鐵、鉬、鈷、鉻和氟,其中鐵在標準日糧中常能滿足需要;鈷、氟、鉬和鉻缺乏病例鮮有報道,但過量氟可致初生重減少并延滯產后發情;過去30年對奶牛碘缺乏癥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研究,暗示奶牛日糧供應中并不缺乏碘;微量元素中硒、鋅、銅和錳對群體繁殖效率影響較大,簡述于表1,目前對硒、鋅和銅的研究較為活躍。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現時確定奶牛對硒、鋅和銅的需要水平仍然依據2001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簡稱NRC)出版的“奶牛營養需要”,雖然該書引用的資料和結論并未完全過時,依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和實際應用意義,但2001年以后的諸多研究均指出有關奶牛對微量元素的真實最佳需要量似有重新修正的必要。簡言之,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采用兩種系統來確定奶牛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即營養需要模型(nutrient requirement models)和營養反應模型(nutrient response models )。但不論采用何種模型,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難以逾越的困難。以采用營養反應模型為例,其遇到的實際困難是:1.無法確定正確的反應變量;2.無法確定最佳反應狀態;3.飼料原料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因素并未考慮。那么,就從事現場第一線工作的同道而言,到底每頭奶牛每日需要使用多少微量元素呢?我建議仍可遵照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01年版的“奶牛營養需要”所提供的有關數據,同時參考國外知名供應商建議的使用量。最近10年,由于顧忌規模化奶牛養殖業使用無機微量元素會造成較嚴重環境污染,所以研發出多種類型的與有機配位體螯合的微量元素。這類螯合的微量元素類同于動物體內或植物體內的物質形態,所以更便于奶牛吸收和利用。業已開發成功并市售的與有機配位體螯合的微量元素有銅蛋白鹽、鋅蛋白鹽、錳蛋白鹽、鈷蛋白鹽和酵母硒。經臨床應用,效果均佳。每頭奶牛每日應用銅蛋白鹽、鋅蛋白鹽和酵母硒的數量分別是:100毫克、300毫克和2毫克。
毒素因素對奶牛群體繁殖效率的影響有哪些?
一般來說,就中國目前奶牛養殖業而言,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毒素物質主要是棉酚和霉菌毒素。
1. 棉酚(Gossypol)
使用全棉籽或棉粕飼喂奶牛在我國非常普遍,但這兩種飼料原料都含有棉酚。棉酚是一種毒素,會使公牛不育、胚胎質量降低、情期受胎率下降、胎兒死亡率和乳房炎發病率增高。棉酚在全棉籽或棉粕的含量隨播種品種、種植條件、收獲過程、儲存方式和加工工藝等的不同而相異。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全棉籽或棉粕在使用前進行脫棉酚毒處理并無實際必要,但需要牢記在心的是:每頭奶牛每日飼喂全棉籽數量限定于2.7-3.6公斤之間,少喂可以,但最高不可超過3.6公斤;如果在飼喂全棉籽的同時還給予棉粕,那么兩者相加的總量絕對不可超過4.5公斤/頭日。
2. 霉菌毒素(Mycotoxins)
霉菌的代謝產物或副產品統稱霉菌毒素,其常污染奶牛精料和粗飼料。盡管霉菌毒素有數百種,但對奶牛影響較大的只是曲霉菌屬毒素(Aspergillus),主要包括:黃曲霉毒素(aflatoxin)、伏馬菌毒素(Fumitoxins)和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鐮刀菌屬毒素(Fusarium),主要包括:嘔吐毒素(Deoxynivalenol)、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T-2毒素;青霉菌屬毒素(Penicillium),主要包括:青霉酸(Penicillic Acid)和青霉菌毒素(PR Toxin)。在上述毒素中危害最大的是黃曲霉毒素,其中的黃曲霉毒素M1是致癌物質,并可經乳汁排出。如果飼喂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草料,常致奶牛食欲減少、免疫功能降低、奶量減少和繁殖功能低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求牛奶原奶中黃曲霉毒素不可超過0.5ppm,日糧中不可超過20ppm。玉米赤霉烯酮的化學結構類同雌激素,常引起奶牛流產、陰道炎和低生育力。預防霉菌毒素污染飼草料的可行辦法如下:在種植季節,應盡量減少干旱和蟲害對作物的損傷;長期貯存籽實類精料應使水分保持在13%以下并防止捂悶;防淋雨和發潮;每次貯存前,應認真清理場地,盡量減少霉菌污染;貯存干草時亦應盡量減少水分;制作青貯時,應待干物質適度時收割,保持切割長度均一,選用合適青貯接種劑,快收快壓快覆蓋,應切實壓緊和密封覆蓋,取用時從一側橫切面每日應至少進取深度15厘米以上。盡管采取了以上措施,但飼草料中總會或多或少被霉菌毒素污染,這種污染往往肉眼難以發見;采樣送實驗室檢查,一則耗時和成本過高,二則取樣也有誤差,檢驗結果難以說明問題。所以,最經濟省事的辦法是日糧中始終堅持如一添加霉菌吸附劑。現時國內有多家供應商銷售霉菌吸附劑,我曾使用過某家的,效果極佳:使用后妊娠牛罕見流產,但停用后即發生許多流產,復使用后流產又消失。